咨询热线:010-63716865

  当前位置 : 首页 > 资讯动态 > 相关技术 > CO2热催化转化过程
点击返回新闻列表  
CO2热催化转化过程
发布时间:2023-02-17    浏览量:2038

二氧化碳(CO2)的大量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,进而诱发警如台风、高温、暴雨、泥石流、干旱等极端恶劣气候现象频发。CO2排放增加主要是人类大量使用化石能源造成的,能源的高消耗就意味着高 CO2排放量。如何降低CO2排放量成为各国学者、专家以及国家领导人共同关注的热点。


对 CO2进行转化利用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方式。近年来,人们分别在CO2热转化制甲醇、烯烃、油品以及CO2光转化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,取得了一系列成果。特别要指出的是,在CO2及合成气热转化研究中观察到了有趣的双功能催化剂颗粒“微纳接触”的催化调控效应;另外,在CO2光转化方面,基于多级孔结构设计合成的微纳催化剂,比常规催化剂具有更高的CO2转化性能。本章将侧重总结介绍以上两类体系在 CO2转化利用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。


甲醇是制备甲醛、二甲醚、乙酸、甲基叔丁基醚 (methyl tert-butyl ether,MTBE)、二甲基甲酰胺 (dimethyl formamide,DMF )、氯甲烷、甲胺等一系列重要化工产品的上游原料。2006 年美国科学家 George A.Olah 等在《跨越油气时代:甲醇经济》一书中介绍了“氢经济”及其局限性,进而提出“甲醇经济”的概念,非常前瞻性地提出了利用工业排放及自然界的 CO2合成甲醇及二甲醚(dimethylether,DME)的观点。传统铜基催化剂是研究最为广泛的CO2加氢制甲醇催化剂。该类催化剂主要由 Cu、ZnO 等催化活性组分和 Al203、SiO2,、ZrO2等载体组成。CO2加氢生成甲醇反应是分子数减少的放热反应,因此高压、低温在热力学上是有利的;然而CO2分子极为稳定,所以高温在动力学上有利于二氧化碳的转化。综合可知,高压及适当温度有利于甲醇的高收率。


Cu/ZnO/Al203是传统合成气制甲醇的经典催化剂,因此人们首先对其在CO2加氢制甲醇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研究。Grabow 和 Mavrikakis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(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,DFT) 在传统 Cu/ZnO/Al203催化剂的 Cu(111)晶面对22 种吸附物种、8 种气相物种以及 49 个可能基元步骤进行计算,总结得到9个合理的基元反应步骤,得出反应中间物种依次为 HCOO*、HCOOH*、H2COOH*、H2CO*、H3CO*、CH3OH,从动力学方面合理地解释了CO2加氢的反应机理。NØrskov 和 SchlÖgl等利用 DFT 对传统 Cu/ZnO/Al203催化剂进行研究发现,平整Cu(111)晶面基本不具有CO2加氢催化活性,反应活性位点主要依赖于两个因素:一是 Cu的表面出现类似堆积层错或者挛晶界面的体相缺陷;二是存在 Znδ+[主要由于载体金属强相互作用(SMSI)以及铜锌合金的部分氧化所得],如何尽可能多地得到充足的反应活性位,对催化剂性能的提高至关重要。除Cu/ZnO/Al203催化剂外,Studt 等通过 DFT 算预测 Ni5Ga3金属间化合物具有良好 CO2常压加氢制甲醇催化性能,实验证实该催化剂确实比传统 Cu/ZnO/Al203催化剂具有更高的催化性能:在 200℃、气时空速 6000 h-1、常压条件下,CO2转化率可达 2.3%,甲醇与二甲醚选择性接近 100%(不计 CO 选择性),远远高于传统 Cu/ZnO/Al203催化剂的甲醇选择性。进一步研究发现,Ni5Ga3催化剂具有Ni与Ga两个活性位点,Ni主要与逆水煤气变换反应 (reverse water gas shift,RWGS)有关,而 Ga 与甲醇合成有关。最近,Wang 等将0.1 g 40~80 目的 ZnO-ZrO2固溶体催化剂颗粒分散稀释到 0.4 g石英砂中,用于催化 CO2加合成甲醇反应,在 5.0 MPa、气时空速 24000 mL/(g*h)、H2:CO2摩尔比(3 :1)~(4:1)和315~320℃的条件下获得了约 10%的 CO2单程转化率和 86%~ 91% 的甲醇选择性,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。


毋庸置疑,随着CO2加氢制甲醇研究的不断发展和成熟,实现工业化也将成为重要趋势,而 CO2制甲醇工艺流程和设备与传统甲醇合成工艺相比差别并不大,投资成本较低,国内外已有工业化实例,极具可行性。但由于受氢源、催化剂等问题的限制,要想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,仍须做更多的工作。



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【CO2热催化转化过程】,可以联系我们的在线客服为您详细解答。


最新文章
光催化降解污染物:绿色环境治理的技术革新
光催化降解污染物技术通过半导体材料在光照下产生的活性自由基(如·OH、O₂⁻),将有机污染物高效矿化为CO₂和H₂O,是应对工业废水、VOCs(挥发性有机物)及新兴污染物治理的核心解决方案。针对传统处理技术存在的能耗高、二次污染风险及难降解物质处理效率低等痛点,新一代光催化系统通过宽光谱激发技术、智能在线监测模块及多相反应协同设计,实现了从实验室研究到工业级应用的全流程精准控制。本文深度解析光催化降解污染物的技术原理、设备方案与典型应用场景,结合中教金源光催化实验系统,为环境治理研究提供科学指导。
太阳能光催化水制氢技术解析:原理、设备与未来趋势|中教金源
解析太阳能光催化水制氢技术原理与核心设备,涵盖光催化剂筛选、反应系统集成及效率优化方案,结合中教金源氙灯光源、在线质谱仪及高压反应釜等产品,为科研与工业用户提供从实验室到规模化应用的技术指南。
紫外区单波长滤光片:精准光谱调控的科研基石
紫外区单波长滤光片是光谱分析、光催化研究及光化学实验中的核心光学元件,通过选择性透过特定波长紫外光(如254nm、365nm等),为科研提供精准的光谱调控能力。这类滤光片在光解水制氢、污染物降解、光敏材料表征等领域发挥关键作用,但其性能受透过率精度、热稳定性及抗损伤阈值等参数直接影响实验结果可靠性。
2022-2025@北京中教金源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公安网备11010602007561        京ICP备10039872-1号

服务热线

010-63716865

扫一扫,了解更多

在线咨询
在线客服1
请您留言

感谢您的关注,当前客服人员不在线,请填写一下您的信息,我们会尽快和您联系。

提交